书香苑
search
书香苑 > 范文大全 > 网站地图 >

登山步道申请书(范文6篇)

登山步道申请书

发表时间:2025-05-24

当我们有一些感想时,不如来好好地做个总结,写6篇心得体会,这么做能够提升我们的书面表达能力。那么心得体会该怎么写?想必这让大家都很苦恼吧,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名胜古迹心得体会,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登山步道申请书 篇1

假期,爸爸妈妈带我和妹妹到阳朔遇龙河游玩。

我们骑着自行车,穿过一片田野,到了遇龙河岸边的一条步道。我坐在双人自行车的后座上,欣赏着对岸的风景。连绵起伏的青山耸立在河对岸上,有些石灰色和乳白色相间的崖壁让河中竹筏上和岸上的游人纷纷观赏拍照。河岸边有时会有棵挺拔的大树像卫士般注视着遇龙河,有时会有一大片翠绿的竹林生长在河边,而竹林里有时会有当地村民建的鹅舍或鸭舍。

而遇龙河将它两岸的青山、大树、竹林等都倒映在水中,连绵起伏的青山和像是被劈开的崖壁在水面上仿佛成了遇龙河这位摄影家最杰出的作品。而水中的'景像会被水面上洁白的大鹅或一大群自由自在的鸭子印上一圈圈波纹。我们停在一棵榕树下,坐在树旁的石椅休息。我看着不远处的堤坝,河水从堤坝顶冲向堤坝底。虽然只有一两米的高度,但水流从上冲到下时,仍然有白花花的水花溅起,响着和瀑布一样的声音。水流巨大的冲击力使得堤坝底附近水面都是珍珠般洁白的水花,也使得遇龙河的竹筏能十分顺利地经过堤坝。

我走到堤坝旁的一个水车边,看见金属制作的水车一圈一圈地将遇龙河的河水从河里舀到岸上的水稻田里,让还未成熟的稻谷享受水的滋润。而我惊奇的发现,水车取水处和河中央的水都是和漓江一样的绿,而在水车附近的竹林边,河水却变成了一种和大海颜色差不多但又没有和绿色植物,绿色河水产生违和感的蓝,一种我说不出名字的蓝。休息闲逛完后,我又骑着车往前行。

骑了大约四分钟,忽然岸边只剩下一排矮矮的树。步道左边是一排树,而右边的稻田一下子变多了,出现了一大片未成熟的稻谷和零星分布在稻田群里的小菜地以及小水塘。视野里只剩下远处连绵的青山,民房,近处清澈的遇龙河和尚未成熟的稻谷。当我们原路返回时,经过之前过的桥,爸爸让我们在桥上看遇龙河。

傍晚时的遇龙河,流过两岸都有房子的河段,水面上是漂回来装车离开的竹筏,水中倒映着两岸的灯光和房子。远处的遇龙河在夕阳的照耀下闪闪发光,河面上响着马达的声音。天空中,一架直升机响着巨大的声音飞过遇龙河,往机场方向返回。

遇龙河,阳朔一定要去打卡的一个地方。它和阳朔的青山,竹林,稻田等构成了阳朔的美丽画卷。

登山步道申请书 篇2

论文摘要:

本文指出我国对外旅游信息传播失误是导致境外游客在中国的游览行为具有跨度大、目的地停留时间短、参观名胜数量少,旅游购物花费少、重复观光少等特点的主要原因。认为推行以旅游区划为基础的信息传播系统可以有效地解决这些问题。主张改变将少数重点城市作为中国象征的传统思路,分区域成系统地推介我国各地的旅游资源集群,特别是吸引力强的世界遗产集群;同时建议挖掘旅游资源与旅游商品的文化内涵,建立游客激励系统,拓宽整合传播途径。

论文关键词:

旅游信息传播;旅游区划;世界遗产;游客激励系统

目前,我国旅游信息系统的理论研究和实际应用很不平衡.孙春华提到的7个研究方向畸罩“,旅游电子商务和旅游网站受关注程度最高,相关研究成果也最多(约占总量的40%)。而面向游客的目的地旅游信息系统的研究只占19%,而且相关研究往往还只是探讨技术手段的应用途径。

马耀峰等的研究表明:由于境外观光客进行的是大尺度的空间旅游,因而他们在中国的游览行为具有区域跨度大、参观名胜数量少,但级别高、旅游花费少、重复观光少等特点。马耀峰等将这些特点归结为跨国旅游者的固有特征。但我们认为,这是由于我国面向境外旅游信息传播的失误所致。

一、中国旅游信息传播存在的问题

(1)需要改变原有以管理为主的信息化建设模式。徐马陵提出必

须围绕为游客提供服务建立一套新的企业运营模式,以更好地为信息化服务作支持。国家旅游局信息中心董培南主任指出:截至到目前,金旅工程的“三网一库”建设已经基本完成,但面向游客的信息服务还远未完善。近年来,自助跨国旅游成为欧美日等经济发达地区最方便最流行的旅游方式,旅游者纷纷涌向自然和文化资源丰富的发展中国家与地区。选择自助游的游客由于没有导游带团,对于有效地进行信息传播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而我国旅游网站提供的内容和服务等不够系统化,未能与旅游目的地信息传播系统有机地结合。

(2)中国旅行社进行国际旅游信息推介时,大都选择开价高、路程长的旅游路线,相对于其他亚洲周边国家,中国旅游市场的竞争力较低…。例如根据1999日本人海外旅行的总体统计,日本人到中国的旅游费用平均数为19.2万日元,与到东南亚的20.9万日元相比较,总数的差距虽然不大,但其中到中国的旅游参加费平均为12.9万日元,比到东南亚为12.1万日元要高;而相对购物费用则比该地区都要低(中国为4.1万日元,东南亚为55万日元)。也就是说,到中国旅游的入境游客必须付出相当大比例的费用(67%)用于旅游必须费用上,缺少多余经费去做其他消费。

(3)未能重视旅游商品的信息传播,旅游购物所占旅游外汇收入仅为20%左右,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的30%。这种现象不仅与我国旅行社向外推荐的线路长,参加费用大,购物费用减少有关,同时也受到我国对旅游商品信息传播不够的负面影响。入境旅游者对当地文化通常不熟悉、不了解,因此,旅游商品的开发、设计与销售,都必须伴随着信息传播与文化教育的过程而展开。

(4)未将旅游营销与文化传播有机地结合起来。无论古今中外,旅游观光都是了解和传播目的地文化的重要途径。随着国际旅游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国家注意到旅游的这种功效,并将其作为国家文化对外宣传的重要窗口。据调查,英、美、日、德、等国的旅游者均把“与当地人交往、了解当地文化和生活方式”当作出境旅游的三大动机之一…,旨在通过自身文化品牌和国家形象的再塑造。而我国对旅游业的重视还只是仅仅从它对国民经济发展的促进着眼,尚未能将其提高到增强“国家魅力”的战略高度,未能把接待每个外国游客的机会看作传播中华文化的宝贵机会。

二、改善人境旅游信息传播的建议

1.旅游区域规划的信息传播

入境游客到中国旅游,区域跨度大是导致停留时间短,参观名胜少,旅游参加费用所占比率高,购物费用比率低,重复观光少的终极原因。马耀峰等在旅华游客流动模式的研究中指出目:京.沪.穗、京.沪.深、京西.沪等三角结构构成了我国旅游流网络中的一级网络的总框架。这三个金三角中,无论哪一个三角结构都具有极大的'跨度。这就不可避免地增加了入境旅游者在途中花费的时间与金钱。而韩国、新加坡、泰国等其他亚洲旅游业发达的国家的路线安排就更加符合跨国游客“安、近、短”(便宜、近距离、短时间)的旅游希望。相比之下我国的疆域辽阔反倒似乎成了旅游市场上的竞争“劣势”。其实疆域辽阔,旅游资源~般就十分丰富。我们认为:进行区域规划,发展区域旅游是将“劣势”转变为优势,进一步提高我国作为旅游目的地吸引力所必需实行的战略。迄今为止,我国尚未进行正式的旅游区划,研究者只是为了各自教学或研究的需要作了分区尝试,各自又有不同的分区标准。我们基本认同德村志成以世界遗产集群为基础并发挥其牵引力量,将中国旅游资源划分为八大区域(见表1)的看法因为“世界遗产”有世界性知名度,容易引起境外游客的兴趣,可成为国内各旅游区域的主打旅游产品。

2.加强旅游信息的应用型传播

尽管同为世界遗产,不同目的地对于国内外游客的号召力还是有差别。有的目的地(北京故宫、九寨沟、黄山等)在被列入遗产地之前就已经声名远扬;而有的(承德避暑山庄、丽江古城等)却是加入遗产地以后才被大多数人们所认知;还有些目的地(大足石刻,皖南古村落等)在游客心目中的感知并未随遗产地的确立而显著提高。可见成

为世界遗产地并非意味绝对的旅游吸引力。应该认识到我国30余个“世界遗产”在游客认知度上的差异化,将中国境内的“世界遗产”旅游资源成系统、分区域地向国内外游客,特别是海外游客进行介绍。建议结合互联网与旅行社的宣传渠道,将我国所有已经认定为“世界遗产”和正在申报的“世界遗产”以及相关的旅游资源按区域制成画册、系统的网页、甚至光盘,向海内外游客系统推广。首先以知名“世界遗产”带动、提高不大知名的“遗产”和正在申报的“遗产的感知度;然后以点带面,促进区域内的其他旅游活动。

3.挖掘旅游信息的文化内涵

在旅游信息的开发要要进行多方面的价值挖掘,特别是挖掘旅游资源的科学、美学和历史文化内涵。梁学成指出:开发世界遗产的无形价值将有助于提高遗产的旅游价值和旅游者的满意度。滕兰花等提到方志、游记以及神话传说、碑刻、遗址、艺术绘画作品等史料中都蕴含着丰富的人文旅游信息。

滕兰花等和杨保军指出跨文化传播必须要依赖“亲近性”文本,这里所说的“亲近性”,是指文本在符号表达、思维方式、心理、时空特别是利益上要与解读者相接近。因此,中国世界遗产的宣传资料除了汉语外,至少应有包括英、日、韩、法俄等主要客源国语言的版本。同时还应有针对性地研究境外游客对我国文化了解的详细程度和兴趣所在。我国四大名著中的《西游记》、《三国演义》和《水浒传》在世界上以多种语言流传特别是日本文艺创作者以它们为蓝本,开发了众多的动漫、游戏等文艺作品,使日本游客无论老少都对唐僧师徒、三国名将等情有独钟。德村志成举了一个例子:1999年底东京国立博物馆举办了一个“丝路之旅。西游记。玄奘法师”为名的展览会,内容主要是唐僧取经的文物,一个多月的展览会吸引了众多的西游记爱好者前往观赏。但遗憾的是展览居然是印度大使馆而非中国大使馆举办的,而且完全不让参观者清楚玄奘法师是中国洛阳人。对此应吸取教训,在今后对日旅游宣传中要充份利用两国文化的相近之处。总之,寻找中国文化与他国文化间的契合点,借以创造亲近性的跨文化旅游信息传播文本,是我国旅游工作者必须时刻注意的。

4.建立游客激励系统

游客激励系统的宗旨是希望游客在当地尽量访问更多的景点,花费更长的时间。在日本旅游实践中,游客每到一地,都能找到特殊的官方盖章场所,在旅游纪念本或景点提供的官方信笺上盖上有当地特色的旅游纪念印章,比如东京巨蛋(棒球比赛场)附近的地铁站就使用棒球标志作为纪念印章。这样,游客即便离开了旅游地,也可以不时拿出来玩赏回味。这种旅游纪念章系统不仅消除了游客私自涂画“到此一游”的冲动,也提供了访问更多有纪念印章的旅游景点的动力。将此系统化地推广,就可以成为一种有效的游客激励系统,增加游客在一地的访问景点和停留时间。

我国进行“世界遗产”等旅游资源的系统营销时可建立借鉴这种纪念印章形式的游客激励系统。为每个“世界遗产”设计特色旅游纪念图章,并向游客免费发放包含空纪念印位的介绍图册。并根据景点多寡设计科学的奖励计划。以上组合方式是在空间上开展游客激励,还可在时间上对旅游资源进行组合,比如就某一“世界遗产”推出四种季节纪念章,吸引回头客来收集同一景点不同季节的纪念章。我国还有许多鲜为人知的旅游信息,只要挖掘出来就会显示无穷魅力。

5.拓宽旅游信息传播途径

面向境外游客的旅游信息传播途径可以拓宽为以下五类:

(1)互联网多语言网络传播;

(2)旅行社宣传画册及光盘;

(3)各大区域省市派驻主要入境口岸的公众旅游信息服务中心;

(4)旅馆酒店、图书、期刊出版等辅助宣传途径;(5)各大学、图书馆等非营利的、有跨国纽带的机构。SXy19.COM

登山步道申请书 篇3

踏上那片承载着历史厚重的土地,心中涌起一股难以言表的敬畏之情。名胜古迹,犹如岁月长河中璀璨的明珠,散发着独特的魅力,吸引着无数人去探寻、去感悟。

走进古老的建筑,仿佛穿越了时空隧道,来到了另一个世界。那斑驳的墙壁、陈旧的梁柱,无不诉说着往昔的故事。每一处雕刻、每一幅壁画,都是古人智慧的结晶。站在古老的宫殿前,想象着当年的帝王将相在这里指点江山、挥斥方遒,心中不禁感慨万千。历史的风云变幻在眼前浮现,那些曾经的辉煌与荣耀,如今已成为我们缅怀的对象。

名胜古迹中的园林景观同样令人陶醉。曲径通幽的小路、错落有致的假山、碧波荡漾的'湖水,构成了一幅美丽的画卷。在这里,我们可以感受到古人对自然的敬畏与热爱,他们用巧妙的设计将自然之美与人文之美完美地融合在一起。漫步在园林中,呼吸着清新的空气,聆听着鸟儿的歌声,仿佛所有的烦恼都烟消云散。

而那些古老的寺庙和道观,则给人一种宁静与祥和的感觉。香烟袅袅,钟声悠扬,让人的心灵得到了极大的慰藉。在这里,我们可以反思自己的人生,寻找内心的平静。寺庙中的佛像和道观中的神像,庄严肃穆,仿佛在向我们传递着一种神秘的力量,引导我们走向正确的人生道路。

参观名胜古迹,不仅是一次视觉上的盛宴,更是一次心灵上的洗礼。它让我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到历史的价值和意义,让我们懂得珍惜现在的美好生活。同时,也让我们感受到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我们应该将这些宝贵的历史遗产传承下去,让后人也能领略到它们的魅力。

在离开名胜古迹的时候,我心中充满了不舍。但我知道,这次的经历将永远留在我的记忆中,成为我人生中宝贵的财富。我期待着下一次的相遇,再次感受那历史的魅力和文化的底蕴。

登山步道申请书 篇4

暑假,妈妈带我和弟弟去桑科草原骑马,我特别激动,那边的马儿又高又壮,跑得很快。塔罗牌说我感情不顺,我就想骑白马,希望能成为白马王子。

没想到,老板不让我骑白马,我只好挑了匹棕色的。骑上马背,我瑟瑟发抖,害怕摔下来。马走了一会儿,我渐渐适应了,胆子大了起来,觉得就这么慢慢走挺无聊的.。小妮的黑马正好在我旁边,我脑子里闪过一个绝妙的点子,故意用脚撩马的肚子,越撩越上头。突然,那匹黑马踹了我一脚,还好,一点都不疼,不过吓死我了。后来我就不敢靠近黑马了,惹不起。一个小时后,我依依不舍地离开了马场。

路过一片油菜花田,杨导停下来让我们看风景拍拍照,没想到油菜花田里,居然有一个彩虹滑道,感觉很浪漫。老板说玩一次15元,我弟弟第一个滑,他刚开始不敢下去,我和小多一直鼓励他,他终于尖叫着滑下去了。第二个是小多,小多的胆子很大,二话不说,高举双臂嗖的一声就下去了。

轮到我了,我的心怦怦直跳,坐上轮胎垫子,工作人员轻轻推了一下,垫子就下去了,速度非常快,感觉像坐过山车一样刺激,瞬间就到了山底。时间这么短,我觉得15块太贵了,5块差不多。

走了一段路,我发现一个观景台,起点有家小卖部,我开心地冲了过去,买了袋冰棒。小卖部隔壁,有卖牛肉干的摊位,看到堆成山的牛肉干,我口水都流出来了,直接杀过去砍价,砍得老板不耐烦了,直接送了我一根。妈妈说不能白吃人家的东西,但老板坚持要送我一根。妈妈说,如果我走完观景台,就买一斤牛肉干,我很开心。因为高反,观景台看着不长,走起来很吃力,我后悔死了,想往回走,但想到牛肉干,又不甘心放弃,咬咬牙坚持走到终点,我尝到了坚持的滋味,感觉很爽。当然,我也成功得到一斤牛肉干,味道好极了。

我们又继续赶路,来到郎木寺,里面有很多菩萨,我都不认识,但还是怀着崇敬的心拜了拜,不敢调皮。庙里出来一个和尚,他问我来自哪里,我说我来自世界,他就笑了。我还摸了幸运之轮,应该会有好运吧。

果然,晚上住的酒店很美,运气真好!我还是有点高反,街舞老师阿凯给我“打折”,平板支撑只要做三分钟,能在高原上做平板,我也是很厉害呀!

登山步道申请书 篇5

摘要

现阶段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在就业过程中,表现出职业能力低、适应能力差、缺乏服务意识等现象,折射出旅游管理专业在学生实践能力培养方面还存在着较大的问题。文章从教学实践出发,对旅游管理专业学生职业能力的提升方法进行了新的探索。

关键词

职业能力;实习实训;校企合作

1.旅游管理专业学生职业能力现状

2009年12月1日,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加快旅游业发展的意见》,确立了把旅游业培育成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和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现代服务业的宏伟目标,从此中国旅游行业进入了发展的“快车道”。在旅游业地位不断提升、旅游人才急需,旅游管理专业在全国各地蓬勃发展的机遇背景下,旅游管理专业毕业生却在就业环节受到了冷遇。据有关统计,旅游管理专业毕业的学生,当中有60%以上没有从事本专业的工作。与此同时,旅游行业中逐渐出现了一种怪现象,即旅游管理专业的研究生不如本科生,本科生不如大专生。面对严峻的事实,高校也开始反省在专业培养上存在的问题。

2016年1月在全国旅游工作会议工作报告会议上,国家旅游局局长李金提出了全国旅游重点工作之一是“加强旅游理论研究和人才队伍建设,增强产业发展后劲”,这无疑是对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培养改革的一剂“强心针”。目前我国高校,特别是地方本科院校,在现实中存在着培养目标不明确,培养计划不合理,注重理论教学,忽视实践技能培养的问题。就安顺学院旅游学院为例,每年的专业实习,尤其在实习初期,从各实习岗位上普遍暴露出学生“眼高手低”,自身定位不明晰,对旅游行业认识不准确,缺乏服务意识,客人满意度差等突出问题。专业实习是学生职业能力低的第一个爆发期;第二个爆发期是在学生毕业择业时,部分学生由于实习时不愉快的经历而放弃进入旅游行业,或者由于自身职业能力受限在就业中逐渐被边缘化,这些被边缘化的学生大部分迫于就业压力最终也选择了转行。所以会出现地方上旅游行业人才急缺,学校培养的学生却不匹配的尴尬局面。

2.旅游管理专业在专业培养上存在的问题

2.1教学内容与社会需要脱节的培养模式

地方院校的宗旨是服务地方,作为地方上旅游人才的主要供给源,学校的培养目标、培养计划等并不能结合地方需要和特点,老师缺乏实践经历和定期培训这些是直接导致学生不能正确地认识到行业发展的特点和现状,毕业后也不能较好地为企业所用的主要原因。

2.2实践教学资金投入不足

在旅游酒店管理专业教学管理中,校内实训基地是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并成为衡量学校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但目前就贵州已开设旅游管理专业的高校来看,中职或高职院校的实训基地往往比本科院校更完整和专业,并且有专门的实践教学环节的老师指导学生具体的操作实践,而本科院校普遍重视教学、科研,相对于实践的经费支持较少,很多应有的校内实训基地的设备设施相对陈旧落后,实训基地功能简单,使用率低。

2.3实训师资队伍的实践能力及整体素质亟待提高

就目前安顺学院旅游学院的师资构成来看,一部分教师是从其他专业转来的,既缺乏系统的酒店、旅行社专业理论知识,又缺乏行业管理与服务的工作经历,因此在教学上也只能立足于课本,缺乏实践指导。学生最终学习的结果呈现两个特点:要不就是对本学科失去学习的兴趣,要不就是发现老师课堂讲授的内容在实践中并不适用,导致对老师的教学能力产生质疑。因此,师资上的不匹配是难以完成高质量的实训教学任务的。

2.4企业、学校、学生在各自诉求上不统一

旅游酒店企业方面:一方面,实习生能有效地降低劳动成本,另一方面,从员工管理来看,相较老员工,学校能分担企业对于实习生的1/3或者更多的管理压力。基于这些考虑,企业希望学生实习期越长越好,大多要求在10个月以上,这样学生基本能蜕变成固定岗位的熟练员工,为企业所用。学生方面:由于实践机会少,普遍希望能够分次实习,轮岗实习,以此接触更多的岗位,学到更多的管理知识并得到合理的报酬。学校方面:主要的诉求是按教学计划完成实习实践的内容,希望在实习期间学生不出问题,不影响正常的教学安排。由此可见,企业、学校、学生对于实习的目标是不一致的,出现问题往往会表现出各自为政的棘手局面。

3.旅游管理专业学生职业能力提升方法探索

针对以上问题,旅游管理专业必须针对旅游市场的人才需求,改革传统教学体制,创新实践教学内容,积极研讨职业能力提升的新方法,强化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和提高教师的实践教学水平,以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和综合素质。

3.1构建旅游管理专业实践发展规划

学院领导应该转变思想,意识到职业能力对于旅游专业学生的重要性,并从培养目标、培养计划上去调整实践课程所占的比例。本着专业发展,规划先行的宗旨,做好职业能力的长期规划,如旅游管理实验实训室的建设规划、旅游管理见习实习规划、旅游管理校内专业活动开展规划等。并且配备专门的老师负责各项计划的执行和实施,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进行实操的学习和锻炼,为学生深入学习专业实践技能以及未来进一步深造、就业和创业打好基础。

3.2搭建从校内到校外的专业实践技能平台

积极搭建从校内到校外的专业实践技能平台,校内平台以校内实训基地为中心,辐射全校开展专业实践活动和服务工作。校内专业活动的开展是提升学生专业实践能力的主要环节,就安顺学院旅游学院旅游管理专业的发展过程来看:曾多次举办过“导游之星评选”“旅游日宣传活动”“导游与餐饮服务技能大赛”等大型赛事,在学校范围内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并且旅游学院组织训练的“礼仪队”也长期服务于校内校外的各种活动,这些都一定程度地激发了学生参与实践的热情,并且丰富了学生的业余生活,不仅为专业品牌建设奠定了基础,也提升了学生的实践技能水平。校外实践平台主要以教学基地为中心,从旅游管理专业发展的三个方向(景区、酒店、旅行社)实施建设,与星级酒店、国家级旅游景区和大型旅行社建立长期合作,双方共建校外实践教学基地。

3.3落实校内外实践活动的内容

3.3.1校内专业实践活动项目

建设专业导游队。立足旅游管理专业实际,给学生创造一个锻炼及专业实训平台。常规活动:①在每年的迎新期间,为学生及家长导游讲解安顺及学院特色,使之成为学校宣传服务的重要窗口;②开展导游模拟大赛:主要为了丰富学生业余生活,提升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应变能力,展现学生的全面素质和良好精神风貌。

建立餐饮与客房实训兴趣小组:小组由专门实训老师负责指导,以现有校内实训实验室为中心开展实训活动。

①定期开展酒店餐饮与客房服务技能大赛,以赛代训,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②定期组织小组成员去合作酒店进行参观;

③选取优秀代表参加省、市举行的酒店行业的相关赛事。通过不同层次的训练让学生了解行业的特点,同时提升服务技能。

3.3.2校外实践活动项目

景区方面:目前旅游学院已经将黄果树风景名胜区、安顺市兴伟石博园等作为教学实践见习基地。围绕见习基地主要开展以下活动:一是了解和熟悉不同类型的旅游景区,提升审美能力;二是做好沿途以及景区现场导游模拟工作,着重培养学生的导游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三是通过开展活动提升学术水平,完成见习参观心得。酒店及旅行社方面:以现有的`黄果树迎宾馆、安顺市希尔顿逸林酒店、中天凯悦酒店、天瀑酒店、天悦旅行社、激情旅行社等实习基地为中心,积极开展实践教学活动:一是了解酒店的基本经营管理情况,酒店各部门的工作内容以及服务技巧;二是通过旅行社去实际感受“导游”“计调”等工作的主要内容,学习如何招徕客人、制作行程单、对客服务、旅游讲解等具体的实操工作。

4.提升实训师资队伍的实践能力及整体素质,完善师资队伍培训机制

实训师资队伍的实践能力和整体素质直接决定了旅游管理专业实践课程的建设。在目前实训师资匮乏的情况下,可以从两方面着手来提升实训师资的实践能力:一方面是“请进来”,引进“行业精英”,或者积极与已有合作的实训单位、实习基地联系,邀请专家“进课堂”,现身讲解工作中的案例和体会,同时对课程的实践环节进行指导;另一方面是“走出去”,实训师资应该定期去进行旅游行业职业能力培训,不断完善和丰富自身的职业能力和素养,同时还应定期去合作的实训基地挂职学习,接触实际的服务工作,进行实习调研,了解实习生情况,不断完善专业的实习环节。

通过这种机制,学生在校期间就能与企业有较深入的了解和认识,便于其本身实践能力的提升和毕业后的职业选择,企业和学生不再是简单的实习期的雇用关系,企业本身也扮演着教学的角色;学校和企业也形成良好的合作生态,互相之间可以相互学习和走访,而不再是实习期间单纯的学校和实习单位的关系,学校为企业和学生之间搭建了良好的平台,便于企业发现更多的人才,便于学校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也便于学生能理论联系实际,明确自己的职业方向。这是一件“三赢”的事,三者之间要形成合力,共同发展。旅游管理专业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应用性,培养学生必须采用知识、能力和素质“三位一体”的方式。旅游专业的教师要把致力于提高学生职业能力的提升作为己任,培养出企业所需的具有高素质的旅游综合性人才,真正成为地方旅游行业人才资源的供给源.

参考文献:

[1]邓勇勇.实践技能培养:地方高校旅游管理发展的引擎[J].渭南师范学院学报,2013(9).

[2]张胜男.旅游管理专业本科教学方法改革之思考[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2011(2).

登山步道申请书 篇6

当脚步踏上那历经岁月洗礼的名胜古迹之地,一种难以言喻的敬畏与感慨便油然而生。仿佛在那一刻,时间的长河静止了,我们与古老的历史展开了一场深刻而动人的对话。

名胜古迹,是岁月的沉淀,是历史的见证。它们承载着过去的辉煌与沧桑,诉说着先人的智慧与勇气。每一块古老的砖石,每一处精美的雕刻,都蕴含着无数的故事和情感。站在这些古迹面前,我们仿佛能看到昔日的繁华与喧嚣,感受到历史的'脉搏在跳动。

走进那古老的宫殿,宏伟的建筑令人叹为观止。高耸的柱子、华丽的装饰、庄严的氛围,无不展现出古代帝王的威严与荣耀。漫步在宫殿的长廊中,想象着曾经在这里发生的种种故事,心中不禁涌起一股对历史的敬畏之情。那些曾经的权力斗争、宫廷生活,如今都已成为历史的尘埃,但它们留下的印记却永远铭刻在这些古老的建筑上。

古迹中的寺庙和道观,则给人一种宁静与神圣的感觉。香烟袅袅,钟声悠扬,让人的心灵得到了极大的慰藉。在这里,我们可以感受到古人对宗教的虔诚与敬畏,也可以体会到他们对人生的思考与追求。寺庙中的佛像和道观中的神像,庄严肃穆,仿佛在向我们传递着一种超越时空的力量,引导我们去寻找内心的平静与安宁。

而那些古老的城墙和堡垒,则见证了历史的战争与变迁。它们曾经是保卫国家和人民的重要防线,如今虽然已经失去了往日的功能,但它们依然屹立不倒,向我们诉说着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站在城墙上,俯瞰着周围的景色,我们可以想象到当年的士兵们在这里坚守岗位,为了国家和人民的安全而浴血奋战的场景。这种英勇无畏的精神,让我们深感敬佩,也激励着我们在现代生活中勇敢地面对各种挑战。

游览名胜古迹,不仅仅是一种视觉上的享受,更是一种心灵上的触动。它让我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到历史的价值和意义,让我们懂得珍惜现在的美好生活。同时,也让我们从古人的智慧中汲取营养,为我们的未来发展提供启示和借鉴。

在现代社会中,我们常常被快节奏的生活和各种高科技产品所包围,很容易忘记历史的存在。然而,名胜古迹就像一座座灯塔,照亮我们前行的道路。它们提醒我们,我们的根在哪里,我们的文化传承来自何方。只有不忘历史,我们才能更好地走向未来。

总之,名胜古迹是我们民族的瑰宝,是我们共同的财富。每一次与它们的相遇,都是一次心灵的洗礼,一次对历史的致敬。让我们珍惜这些宝贵的历史遗产,用心去感受它们的魅力,让它们在新时代焕发出更加绚烂的光彩。

文章来源:http://www.sxy19.com/fangwendaquan/10489.html